雖說都把“熬夜傷肝”掛在嘴邊,也常在新聞或電視劇中看見“肝癌”的身形,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癌大國”。
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50%以上發生在中國。中國是肝病大國,乙肝,丙肝,脂肪干,肝硬化等疾病都是常見的肝病,在這些疾病里,最不能被忽視的疾病就是肝硬化和肝癌,這兩種疾病被稱為肝病的終末階段。數據顯示,我國肝硬化患者高達700萬人,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高達46萬人。2022年全國癌癥報告顯示,原發性肝癌已成為我國第4位常見惡性腫瘤,以及第2位腫瘤致死病因。
由于腫瘤生成早期癥狀不明顯,且發展速度極快,80%的肝癌患者在首次就診時就已直接跨入中晚期階段,錯失手術機會。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中國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1%。
肝硬化是絕癥嗎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是由慢性肝炎引起的,最終會導致黃疸、腹水和腦病的表現,并增加肝細胞癌的風險。
目前的治療方式對肝硬化療效欠佳,干細胞則被認為是肝硬化患者潛在的輔助治療方式之一,主要以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造血干細胞以及胚胎干細胞為主,而移植效果最為成熟的則是間充質干細胞。
在肝組織再生中的應用中,間充質干細胞及誘導多能干細胞等這些肝外來源的干細胞不僅可為受損肝臟提供營養支持,它們還在疾病環境下誘導內源性細胞增殖和存活。
案例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研究團隊,對過去10年內的13項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慢性肝衰竭急性發作(ACLF)的臨床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臨床研究綜合評估涉及854名患者。這些研究主要關注了MSC治療對肝功能的影響,同時評估了骨髓和臍帶來源的MSC對逆轉肝硬化或拯救急慢性肝衰竭患者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MSC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參數,如MELD評分、TB水平和ALB水平。與常規治療相比,這意味著MSC治療可以有效地恢復肝臟的正常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MSC治療還能顯著提高肝硬化和ACLF患者的生存率。這一發現對于那些無法接受肝移植或其他傳統治療的患者來說,無疑帶來了新的希望。更進一步的亞組分析顯示,相比肝硬化患者,ACLF患者在多數時間點上從MSC治療中受益更多。本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能為ACLF的治療提供另一種潛在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中并沒有報告MSC治療引發的任何嚴重副作用或不良事件。這進一步證實了MSC治療的安全性,使其成為一個可靠的治療選擇。
其中,治療組每間隔4周移植一次間充質干細胞,共3次,同時兩組都接受常規治療,隨訪結果顯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是安全且耐受的,有效改善了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生存率。
隨訪75個月后
1.安全性
從長期安全性上看,臍帶干細胞治療組沒有發現明顯的副作用和治療相關并發癥,沒有比常規治療更高的風險。
2.有效性
肝功能改善:研究發現,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以減輕肝素的氨基轉移,明顯改善肝臟功能,如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性,膽堿酯酶和總膽紅素水平。
生存率改善:通過Landmark分析,在13個月至75個月的隨訪期間,臍帶干細胞治療組的總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肝硬化可以刺激肝細胞增殖、修復受損肝組織、減少組織膠原沉積、抑制肝纖維化、減少并發癥從而提高生存時間,有望造福更多患者。
文章來源:國際干細胞